近几年有很多朋友总是问我,你怎么越老越健康,有什么秘诀能不能跟我们分享分享。为什么都这么问我呢,因为我在退休前生活不规律,早上忙上班顾不上早餐,中午会友鱼肉狂欢,晩上酗酒熬夜到夜半,经常生病,一年至少住1、2次医院。其实我要感谢章友康等几位专家,教我如何养肾;偶然机会在健康之路听到教授讲肾脏的重要,从此重视养肾。同时我也要感谢天夏集团岀品的肾茶对我肾脏的呵护,才使我享有健康。
养肾就是养命。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,五脏六腑之根,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单位,它是神经、內分泌、泌尿、生殖、血液系統等一系列相关生理功能的概括,它可以使机体的內环境平衡得以维持,使五脏六腑得以正常调运,使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得以顺利进行,是人体生长、发育、生殖的来源。肾健五脏俱荣,肾衰五脏俱损。
心肾相交——相互资助神智生
心位居于上属阳,五行属火;肾位居于下属阴,五行属水。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应当降于肾,以助肾阳温肾水,使肾水不寒;而肾水则须上济于心,以资心阴,从而防止心阳过亢。心肾之间的这种正常的相互帮助、相互制约的关系,被称为“心肾相交”。如果肾水不足,不能滋润心阴以制约心阳,就会出现心阳过亢,临床可见心烦、失眠、多梦、遗精等症。若心阳不振,心火不能下温肾水,使肾水不能化气,反而上凌于心,则可出现心悸、水肿等症。
肝肾同源——肾精足则肝血旺
阴液互养:肾阴能涵养肝阴,使肝阳不致上亢,肝阴又可资助肾阴的再生。在肝阴和肾阴之间,肾阴是主要的,只有肾阴充足,才能维持肝阴与肝阳之间的动态平衡。就五行学说而言,水为母,木为子,这种母子相生关系,称为水能涵木。
精血互生:肝藏血,肾藏精,精血相互滋生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肝血依赖肾精的滋养。肾精又依赖肝血的不断补充,肝血与肾精相互资生相互转化。精与血都化源于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,故称“精血同源”。‘
同具相火:相火是与心之君火相对而言的。一般认为,相火源于命门,寄于肝、肾、胆和三焦等。故曰:“相火寄于肝肾两部,肝属木而肾属水也。但胆为肝之府,膀胱者肾之府。心包者肾之配,三焦以焦言,而下焦司肝肾之分,皆阴而下者也(《格致余论?相火论》)。由于肝肾同具相火,所以称”肝肾同源“。
藏泄互用:肝主疏泄,肾主闭藏,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为用、相互制约、相互调节的关系。肝之疏泄与肾之闭藏是相反相成的。肝气疏泄可使肾气闭藏而开合有度,肾气闭藏又可制约肝之疏泄太过,也可助其疏泄不及。这种关系主要表现在女子月经生理和男子排精功能方面。
脾肾互助——先后互助邪难侵
脾主运化水谷精微,是人身气化的源头,是人体的后勤部。《黄帝内经》中称其为“仓廪之官”,“后天之本”。脾主运化,可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,可运化人体内的水液;脾气主升,还统摄血液。
肾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先天、后天相互资生,相互促进。“脾为后天之本”,气血生化之源;“肾为先天之本”,是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原动力。脾的运化离不开肾气的鼓动,肾气又需要脾化生的气血来提供营养。因此,中医有“先天生后天,后天养先天”的理论,在补肾的同时也要注意健脾。如果肾阳不足,不能温煦脾阳,则会出现腹部冷痛、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及水肿等脾阳虚的证候;如果脾阳虚,日久则会导致肾阳虚,脾肾阳虚则导致肠道传送无力,使大便艰涩、排出困难,伴有腹中冷痛,四肢不温,腰膝酸冷等症。
肺肾相生——母子相依呼吸顺
肺主气,主要指肺的呼吸功能。肺吸入的空气是生成人体元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称为“肺主一身之气”。但人体的整个呼吸运动单靠肺的宣散和肃降的功能还是不够的,特别是吸气功能,需要肾与肺的协作,称为“肺为气之主,肾为气之根”。肺主呼出,肾主吸入,一呼一吸,一出一入,才能全部地完成呼吸运动。如在肺病后期,“久咳伤肾”,或者肾气不足,不能协调肺的呼气功能,就会产生“肾不纳气”(纳就是吸入的意思)的病变,临床上出现动气急,呼吸短促等症状。
综上所述,困惑中老年人的常见病,病根都在肾脏。血管里面的垃圾多了,密度增大,血压升高。肾脏调节功能减退,它不能正常调节,胰腺的代谢功能就会紊乱,引发糖尿病。冠状动脉里面垃圾多了没有被肾脏排出去,堵塞了冠状动脉,冠心病生。肾不纳气,肺就不能正常吸气,就会出现呼吸系统的疾病。男性前列腺疾病病根也在肾脏,由于前列腺自身组织的原因,一般的药物很难进去,这样就造成久治不愈,必须依赖肾脏的气化功能的作用。等等很多疾病均与肾脏有关,充分应证了,肾脏乃百病之源。肾好疾病少,肾好不易老的医学真谛。
中医认为,肾衰乃人体百病之源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:70%的疾病均于肾脏衰退有关。所以说,先天不牢; 地动山揺,健康的肾是最好的长生不老药。